书籍介绍
2011年年底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“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”正式获得立项。经过五年多的努力,项目于2017年6月完成全部研究工作。本书是项目的最终成果之一。
近年来,我国劳动法学界与海外学界的联系日益紧密,中国劳动法学逐步摆脱闭门造车局面,开始加强学术交往,走上国际舞台,讲述中国故事。与此同时,国内学界对于各国劳动法及劳动法学的了解日益深入化、立体化,对于各国历史传统、制度架构和学术进路的差异认识也越来越透彻。怎样理解这种差异?怎样看待各国学者立足国情、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劳动法学的努力?为了回答这些问题,有必要对各国劳动法学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引介。
为此,项目组成立编译团队,翻译了介绍各国劳动法学概况的文章。翻译时注重了三个要点:一是原文的权威性,所选文章作者均为该国劳动法的主要学者,确保其论述准确、客观;二是法系的达标性,所选文章既包括德国、法国、日本等大陆法系主要国家,也包括英国、美国等海洋法系国家;三是国家的多样性,除发达国家以外,特别选择了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劳动法学的发展情况。全书共12章。
全书各章均取自《比较劳动法律与政策杂志》(Comparative Labor Law & Policy Journal)的“劳动法国别风格”专号。这本杂志在国际劳动法学享有盛誉,是各国劳动法学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。2013年,本书的审校人之一、当时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阎天,向我提出了本书的构想。项目组研究决定将本书纳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予以全力支持。杂志主编马修·W.芬金(Matthew W. Finkin)教授提供了翻译出版的授权,又热心协助联络了各位作者。在学术使命的感召下,星散在美国、英国和中国的年轻译者们集合起来,以专业的态度认真完成了翻译工作。
过几年的耕耘,这本书到了竣工的时刻。作为主编,我要向关注本书进展的贾俊玲教授,向提供重要帮助的芬金教授,向来自全球十多所大学的作者、译者和审校者,表示衷心的感谢!承蒙北京大学出版社不弃,本书纳入了我主持的“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论丛”。邓丽华编辑的精心工作,让本书成熟很多、增色不少。期待这本书能够为中国劳动法学认识世界、走向世界贡献微薄的力量。
作者简介
叶静漪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,法学院教授,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,法学博士。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法人代表、副会长兼秘书长。主持“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论丛”,主编《劳动合同法十二讲》等书,在《中外法学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
内容简介
劳动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大部门之一,劳动法学研究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传统。21世纪以来,我国劳动法学蓬勃发展;与此同时,我国社会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,各种社会矛盾纷繁交织。如何以理论研究回应现实挑战,以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改革的大局,是摆在中国劳动法学人面前的重大课题。从这一问题出发,本书引介了12篇文章,深入研究国外劳动法学的发展情况,提炼各国劳动法学发展的普遍经验和具体教训,作为我国劳动法学的参考,提出完善中国社会法学的方向。 在内容选择上,注重了三个要点:一是原文的权威性,所选文章作者均为该国劳动法的主要学者,确保其论述准确、客观;二是法系的代表性,所选文章既包括德国、法国、日本等大陆法系主要国家,也包括英国、美国等海洋法系国家;三是国家的多样性,除发达国家以外,特别选译了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劳动法学的发展情况。
目录
第一章 劳动法学术的国家风格简介 马修·W.芬金(MatthewW. Finkin)
第二章 法国、德国和意大利的劳动法学术:一个困难问题的几点评论 罗尔夫·伯克(Rolf Birk)
第三章 劳动法与社会科学中的学术的国家风格:一个个人观点 罗格·布朗潘(Roger Blanpain)
第四章 当我们讨论劳动法,我们在讨论什么 米格尔·罗德利贵-皮尼罗·罗约(Miguel Rodriguez-Pinero Royo)
第五章 拉丁美洲大学的劳动法教学 路易斯·阿帕里希奥-瓦尔德斯(Luis Aparicio-Valdez)& 胡安·拉索-德尔古(Juan Raso-Delgue)
第六章 论日本的劳动法学术 荒木尚志(Takashi Araki)
第七章 战后日本接受现代劳动法了吗?花见忠(Tadashi Hanami)
第八章 对美国劳动法学声望下降的反思 辛西娅·艾斯特伦德(Cynthia Estlund)
第九章 美国劳动法学——一些评论 克莱德·W.萨默斯(Clyde W. Summers)
第十章 美国劳动法学的边缘化:对艾斯特伦德和萨姆斯的补充 马修·W.芬金(Matthew M. Finkin)
第十一章 劳动法学中的国别传统:以加拿大为例哈利·威廉·阿瑟斯(H.W. Arthurs)
第十二章 英国劳动法学的国家风格 保罗·戴维斯(Paul Davies)& 马克·弗里德兰(Mark Freedland)